原标题:仙女湖区“农村景区化”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村民住进“花园里” 项目品出“融合味”
5年前,记者采访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洋潭村农民邹小华时,他正在村里建设百亩果蔬产业基地。如今,邹小华成立新余市文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在洋潭村建设了农旅项目文昌宫庄园,每到周末游客量成倍增长。洋潭村党支部书记黄斌说,邹小华从发展农业项目到发展农旅项目,顺应了洋潭村发展思路之变,“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,我们村以景村融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。”
“像做景区一样建设和美乡村。”仙女湖区农村工作局局长陈建军介绍,“仙女湖把建设‘景村融合、产村融合’和美乡村作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思路。”作为新余市旅游功能区,仙女湖区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将52个村(社区、分场)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按景区标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,按景区思路谋划实施乡村产业,按景区理念抓好乡村治理,努力实现乡村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
按景区标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。在仰天岗办事处港背村,沥青路通至所有村民小组,入夜后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守护着静谧村庄。港背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平介绍,近4年来,港背村争取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,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新农村建设、改水改厕等项目,使村庄基础设施“景区化”。仙女湖区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作为推进全域旅游、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,统筹项目和资金夯实水电路网等。去年以来,全区投资6500余万元实施了孔目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、仙女湖区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等,有效提升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。全区基本实现组组通沥青路,每年投入600余万元对道路进行维护保洁。
按景区思路谋划实施乡村产业。仙女湖区依托各地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、产业特色,引导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,大部分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,成为“大仙女湖旅游”战略的重要支撑。欧里镇洲上村清代古桥鹿岗桥成为周边游客亲水休闲的网红桥。镇村两级顺势而为谋划乡村旅游产业,提升周边基础设施,吸引了10多家商户落地经营。在河下镇垱头村,村民共开办17家农家乐、7家民宿。2022年,该村引进客商打造了仙女谷农文旅项目,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,给村民提供了35个稳定就业岗位。
按景区理念抓好乡村治理。仙女湖区强化党组织引领,以更新的理念、更严的标准推进乡村治理、培育文明新风、服务农文旅产业。各村将农村祠堂、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等整合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,全区20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、1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依托各级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。欧里镇白梅村将家风家训作为村风民风建设的重要载体,村庄文明新风吹荡。洲上村聘请11名村民志愿者,负责村庄及鹿岗桥景点的环境卫生和安全巡查。仙女湖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在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同时,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记者胡光华 通讯员朱圣辉、袁永平)